| 今天是: | 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谢绝18岁以下未成年人访问 |
|
|
在江西中烟南昌卷烟厂成型车间轰鸣的设备间,总有一名常年弓着腰专注检修设备的身影,他就是成型车间最年轻的“90后”机械维修工技师丁磊。
“设备就像伙伴,你对它越了解,它就越‘听话’。”这是丁磊在维修时常对操作工们说起的一句话。曾经作为成型机操作工的他,每日与高速运转的设备为伴,曾创下一周内四五天单班产量最高的纪录。如今虽然已经转岗维修,他依然“与设备为伍”,小到细微的零件磨损,大到复杂的配件拆装,他总能精准研判、迅速解决。当达到报考技师的条件时,他毫不犹豫第一个报上了名,“考技师不是为了头衔,而是为了真正吃透设备,让生产线跑得更顺,也为今后引入新机型做好准备”。
可备考之路,远比想象中崎岖和艰难。理论考试直击“软肋”——考的是比现在车间使用的KDF26先进两代的KDF29机型的相关机电知识。“从来没有接触过‘29’的设备,从设备参数到部件构造,从满屏的代码到复杂的电路图,根本无法借助空间想象来掌握,前期全靠死记硬背。”他苦笑道。和理论考试相关的教材早已被他翻得卷起了毛边,5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知识点,每一页都浸润着日夜钻研的痕迹,字里行间透出的,全是一股“啃硬骨头”的执着与韧劲。
实操考核的挑战接踵而至。技师实操要求在100分钟内完成一套KDF29成型机组的画图、拆装、排故,即便是熟练工也需全神贯注才能达标。80个排故点分布在完全陌生的机型上,连故障“藏身之处”都得重新摸索;加上备考人多、练习机台少,丁磊一天最多上手2次,考前累计练习不足20次,要想在考场上 “快准稳”,只能靠每次练习后在脑海中不断复盘步骤,将操作细节刻进记忆。他坦言,正是新时代《金圣宣言》中那句“一丝不苟,不优不休”的理念,时时在他耳边回响,推动着他一次次自我加压、精益求精。
“原以为理论是弱项,考完才发现,最难的是把理论转化为实操的‘火候’。”丁磊回忆,考前最后几天,实操演练总超时。为攻克难关,丁磊给自己制定了“白+黑”训练计划:白天扎根车间,在设备上苦练实操、精准记录要点;夜晚则对照手机录下的操作视频逐帧复盘,学他人所长、补自己短板,将每一步操作深植于心。正是在这般日复一日的锤炼之中,他的动作越发娴熟,技艺越发精准。
当那本鲜红的资格证书郑重地交到手上,丁磊的脸上漾开了灿烂的笑容。那笑容里藏着的,是无数个日夜汗水浇灌出的成长印记,也是一名普通青年员工对企业新时代“金圣宣言”最真挚、最鲜活的践行。
“以为企业发展作贡献论英雄,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干成了什么。”丁磊的话朴实却有力。在南昌卷烟厂这片崇尚技能、激励奉献的沃土上,正涌现出越来越多像丁磊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以匠心淬炼技艺,以实干争当先锋,以担当汇聚力量,在个人与企业的同频共振中,写就了砥砺共进的青春篇章。
本文已被浏览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