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谢绝未满18岁未成年人访问 |
|
|
郁孤台,位于江西赣州章贡区西北部的贺兰山顶,是宋代赣州城的最高处。在郁孤台之下,就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砖构城墙。
800多年前,南宋词人辛弃疾挥毫写下千古名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让郁孤台闻名于世。我一直对郁孤台怀有一份向往之情,认为它是赣州文化的缩影。在一个周末,我终于踏上了郁孤台古老的台阶。
走近郁孤台,可以看见一座仿木结构的三层楼阁与周围的绿树浑然一体,静静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千年历史。拾级而上,只见石阶被岁月磨砺得温润光滑。登上郁孤台后,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赣州城区的秀美风光尽收眼底,让人不禁感叹于古人选址的精妙与建筑技艺的高超。
进入郁孤台内,环顾四周,每一处梁柱、雕花、窗棂都细致得令人惊叹。郁孤台内陈列的匾额、碑刻,留下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痕迹,如苏东坡的《过虔州登郁孤台》、文天祥的《郁孤台诗》,还有历代文人如王士祯、朱彝尊的笔墨等。郁孤台因这些作品而鲜活,而它又因见证了历史风云而让这些文字更显深沉。
登至台顶,可见清江水波光潋滟,赣州城的全貌尽收眼底。老城的城墙蜿蜒而行,像一条巨龙环绕山脚;远处的贺兰山巍峨挺拔、峰峦叠翠。低头俯视脚下,繁华的市井生活又让人顿感生动鲜活——古老的郁孤台与当下的赣州城交织出一幅奇妙的图景,静谧与喧嚣共存、厚重与轻快交织。
作为赣州的文化地标,郁孤台几经兴废,今日的台楼是上世纪80年代按照清朝末年的样式重建的。郁孤台虽已不再是古时的样貌,但那份沉静与大气丝毫未减。三层楼阁的布局、明亮的落地窗都透着古建筑的风韵。黑色的檐瓦、翘起的飞檐、精致的彩绘,让整座台楼带有一种庄重而雅致的气息。从唐代被命名为“望阙”,到宋代改称“郁孤台”,再到近现代的重修保护,郁孤台承载的不只是赣州的记忆,更是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漫步于郁孤台内,阳光斜照进来,光影在地面上投下细碎的纹路。千年风雨历程,郁孤台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载体,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每一次重建、每一次修葺,都是历史对这座古建筑的再次注解。
郁孤台在历史的洪流中起伏跌宕,却始终没有被湮没;几经修葺重建,却依然不失古朴。一座郁孤台,不只讲述了赣州的故事,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韧性的缩影。离去时,我看着清江水静静地流淌,思绪还停留在郁孤台上。古老而厚重的一阙天地,似乎还在低声吟唱辛弃疾的词章:“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这片土地的风骨永存。
本文已被浏览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