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脉酿诗篇

 

保护眼睛:   

字体 〗〖 关闭 Close  作者:张有梅  来源:东方烟草报  更新日期:2025-07-30

江西抚州,古称“临川”,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是山清水秀、林深物美的人文古城。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文化的赞美,穿越千年,依旧熠熠生辉。临川自古文风鼎盛。王安石、曾巩、晏殊、汤显祖等才子从临川走出,皆成千古风流人物。有趣的是,这些才子的笔下,总少不了一壶酒的影子。

临川贡酒,凝结了这一方水土的精华。临川贡酒虽不是名满天下、处处可见的酒,却有独特的风骨——清冽中带着甘甜、醇厚里藏着文气。饮一口,仿佛能尝到抚河水的清透、麻姑山泉的甘冽,甚至能品出几分临川才子笔下的墨香。

北宋时期,临川酒风极盛,酒坊云集、酒旗招展。每当夜幕降临,灯火初上,酒肆里人满为患、饮者满座,很是热闹。临川贡酒就得名于这一时期。

传至当代,临川的酒业依然昌盛。临川酒厂的老技师常说:“我们的酒甑里蒸着五谷,也蒸着《临川四梦》的佳句。”这话不假。汤显祖故居旁的那口古井,井台上至今留着深浅不一的凹痕,据说当年玉茗堂的仆人常在这里取水酿酒。

麻姑山的泉水是酿酒的上品。取水工清晨上山时,总爱哼着采茶戏的调子。泉水清冽甘甜,像极了临川诗文中那股子清俊之气。酒厂的老厂长说:“好水酿好酒,好比好水土养文人。”临川的酒,之所以与众不同,或许正是因为它的水脉里流淌着文脉。

拟岘台下常有老者饮酒对弈。他们的酒壶是普通的白瓷,棋局却总带着几分雅致。他们爱说:“临川的酒,喝到三分时最妙——一分是王荆公的清冽,一分是汤义仍的缠绵,还有一分是曾子固的醇厚。”

在玉茗堂古戏台,每当《牡丹亭》的唱腔响起,台下总飘着淡淡的酒香。戏班的人说,听《游园惊梦》,配上本地冬酒最是相宜。这倒让人想起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里写的:“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而临川的酒,更是感情的升华。

如今的文昌桥头,古香古色的酒坊与新开的文创店比邻而居。年轻的店老板把酒曲制作变成了文化体验项目,在曲房里读两句晏殊的词,说是能让酒曲“沾点才气”。虽是说笑,倒也应了临川人骨子里的那份雅趣。

暮色中的汝水河面,倒映着酒坊的灯火与书院的灯光。老船工摇橹而过,哼着不知传了几代的酿酒歌谣。这歌声混着酒香,随着水波荡漾开去,仿佛要把临川千年的文脉都酿进河水里。

临川的酒,是这座小城的魂,是才子之乡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酒与书,在临川人的骨子里,早已融为一体。


本文已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