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谢绝18岁以下未成年人访问 |
|
|
8月15日,当晨雾漫过江西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白鹤振翅的声响惊醒了沉睡中的上饶鄱阳县。鄱阳县城昔日即是饶州古城。这片位于江西东北部的水乡,素有“富饶之州”“百货归墟”的美誉,地名沿革了千年,自三国以来,常为郡、州、路、府治所在地。昌江与乐安河自鄱阳县东南入境,汇成饶河,下抵鄱阳湖,连通信江,成为古代北方水运进入赣鄱大地的重要通道。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让鄱阳县因水道而繁荣,因商贸而昌盛。
据《鄱阳县志》记载,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郡守梁文谦与巡官刘宗宏在县城永平门外至姚公渡一带构筑江岸,兴修了东湖圩。东湖圩在当地百姓口中,也被唤作“隋堤”。隋堤修好后,促进了鄱阳经济的繁荣。历史上,鄱阳曾出现了“千帆安泊,百货归墟”的盛况。景德镇的瓷器与浮梁的茶叶在这里聚首,然后又匆匆作别,奔赴各地。唐代,鄱阳又因临近铜矿、交通便利,被定为铸钱机构永平监的所在地,直至宋代仍延续其职能。铜钱铸造业的发达,不仅带动了鄱阳城内的金银作坊、铜镜铸造等手工业的发展,更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整体繁荣。
明清时期,鄱阳迎来了昌隆兴旺的鼎盛时期。饶河之上帆桅林立,鄱阳城中商贾云集。“十里长街半边商,万家灯火不夜天”的胜景,不仅让鄱阳人引以为傲,也让明代迁移至异乡的移民魂牵梦萦。
得舟楫之利,鄱阳演绎出了千年历史,焕发出了璀璨的人文风华。
这里除了金银,还有书香。传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饶州任职时,曾认为这里可兴办州学,认为“建学于此,二十年当出状元”。自此,此地学风炽盛,“冠带诗书甲于江南”。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范仲淹、姜夔等以超群出众的才华和惊才绝艳的灵感,将历朝历代的鄱阳气象,载于诗文之中。
如今,集湖泊、河流、草州、泥滩、岛屿、池塘等为主体景观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类型众多,正将绿色生态转化为新的文明密码;每天,越来越多的货物在鄱阳港集结、转运;九景衢铁路早已贯通;江西鄱阳湖博物馆里静静陈列着宋代饶州镜;永福寺塔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
当饶州古城的飞檐化作城市天际线的轮廓,当陶窑里的火种在陶瓷文博旅游产业区复燃,鄱阳,这片被水反复书写的土地,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新的传奇。
本文已被浏览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