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泉:澄明之心 永续芬芳

 

保护眼睛:   

字体 〗〖 关闭 Close  作者:顾呈波  来源:东方烟草报  更新日期:2025-09-10

在江西上饶第一中学的校园里,陆羽泉静静流淌着。那看似寻常的一泓清流,映照着的却是一部鲜活流动的中国茶文化史。这里涌流的不只是一汪泉水,更是跨越千年未曾断流的文化之脉。

唐德宗贞元初年(公元785年),陆羽自太湖之滨辗转至信州上饶,最终择定城西北的茶山寺隐居。这位一生以茶为伴的隐士,在此凿泉垦圃,绝非偶然。据史料记载,他曾踏遍上饶的山水,最终为这眼泉的独特禀赋驻足:泉水晶莹如乳、入口甘洌清甜,更奇的是泉底赭石映水,恍若胭脂轻轻浮动。陆羽将此泉定为“天下第四泉”,又在泉上筑观泉亭,终日在此烹茶研墨,与清泉为伴。

泉与人的相遇,终究成就了一段文化传奇。正是在这眼泉边,陆羽将寻常饮茶之事,升华为蕴含东方智慧的生命哲学。唐人孟郊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中写道:“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寥寥二十字描写出陆羽开亭凿泉、啸竹吟花的闲适之情。自此,泉畔茶亭成了文人雅集之地,过往行人皆可在此歇脚品茗,亲身感受“天下第四泉”的甘醇与《茶经》智慧的交融。

这眼泉的奇妙,既在于其色白味甘的特质,更在于其穿越时光的生命力。自地脉深处涌出的泉水,四季不竭、千年如一,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肌理:取泉煮饭,米粒愈发晶莹饱满;用以酿豆腐,成品嫩若凝脂;即便尝试酿酒,也能酿出独有的醇厚滋味。前些年,当地企业推出的“陆羽泉”牌啤酒,也曾因这份泉水的加持,一度成为消费者青睐的佳酿。明人游记中“汲者络绎,日满百桶而泉不竭”的记载,正是这口泉的生动注脚——它既滋养着百姓的柴米油盐,更灌溉着一方土地的文化根脉。

上饶多茶亭,追根溯源,皆因这口陆羽泉。相传旧时南来北往的游人,为品一品陆羽泉水泡制的香茗慕名而来,途中便自然有了茶亭供人们歇息。时移世易,如今昔日茶亭所在地已建成工业园区,在延续文化记忆的同时,也为上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陆羽泉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物质层面。它更像一面文化透镜,透过它,我们看见的不只是烹茶之水,更是一种沉淀千年的精神象征。清代张有誉在《重修茶山寺记》中写道:“信州城北数(里)武岿然而峙者,茶山也,山下有泉,色白味甘。陆鸿渐先生隐于尝品斯泉为天下第四,因号陆羽泉。”短短数语,道尽了“泉因人显、人因泉名”的共生之妙——是陆羽的慧眼让泉水有了文化魂,亦是泉水的甘醇让陆羽的茶事有了依托。

今日的陆羽泉,仍在校园里静静流淌。它听着课堂上莘莘学子的琅琅书声,也默默延续着千年未变的文化使命。每当访客驻足泉边,俯身取一瓢饮,舌尖尝到的是泉水的清甜,心底触到的却是穿越时空的澄明——那是刻在文化基因里的滋味。陆羽泉仿佛在轻声提醒:真正的文化传承,恰如这脉清泉,看似柔弱,却能凭借持久的力量穿石破岩、源远流长。它从不需要喧哗地表达,只需静静流淌,便足以润泽人心、浸润千年。

陆羽泉不只是一处能让人静心品茗的所在,更成了唤醒传统文化记忆的符号。它提醒着我们:这份由泉水与茶事交织而成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用心珍惜、守护。愿这汪清泉永远涌流,愿茶文化永远传承,让千年文化的澄明之心,在时光里永续芬芳。


本文已被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