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谢绝18岁以下未成年人访问 |
|
|
20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一粒希望的种子,悄然落入赣东北的赤壤。谁承想,它竟在江西上饶广丰区北城区那片“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荒田里,扎下了根须。
如今,当我牵着儿子的手走进广丰农博园,他俯身掬起一捧清凌凌的河水,仰头问道:“爸爸,这里的水好清啊,一直都是这样吗?”我轻轻摇了摇头。
曾几何时,这里的水裹挟着矿渣、农药,也藏着挥之不去的乡愁;而现在,它澄澈的水面上,倒映着整座城市的幸福笑颜。
回溯往昔,这里曾是人人嫌弃的“城市伤疤”。曾几何时,吴楚大道南侧的这片土地,是广丰人不愿多提的“龙须沟”。3条村级养猪场的排污管直插进丰溪支流,污水横流、黑如墨汁。每到春汛时,刺鼻的臭气便趁着风势飘进城区。
因农田重金属超标,农民种地不挣钱,日子没盼头,村里的青壮年像候鸟一样纷纷“飞”往外地谋生。唯一一条出村的机耕道十分狭窄,连摩托车会车都得小心翼翼地避让,就连婚车进村,新娘子也得下车步行。村里的老人至今记得:“那时候,晚上根本不敢开窗,连蚊子都带着猪粪味。”
转变发生在十几年前。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全力推进环境整治,对土地实现一次性流转。拆猪场、迁坟冢、清河道……一系列生态治理举措紧锣密鼓地实施。
整治过程中,当地坚持“轻改造、重提升”的理念,保留了原地形18米的落差——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湾水,只是经过精心“梳洗”,焕发出新的生机。昔日的河道被梳理成生态水系,经过自净化湿地层层过滤,水体氨氮成分含量很快降低;废旧坑塘被串联成湖,清淤挖出的黑臭底泥,经处理后实现资源化利用;地里的老樟树,都被一一编号,施工队特意为每棵树留出3米保护圈,守护这份自然的记忆。
政府推出的“市民共享农田”认养计划很受青睐,城里人线上“云种菜”,周末驱车来园里“看望”自家蔬菜,首期200多块精心规划的菜地一经推出便被抢订一空。
如今的广丰农博园,已是一部会呼吸的田园绘本,四季皆有动人景致:
春有五彩油菜花,这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最新选育的品种,花期从惊蛰延续到清明,绚烂的色彩铺满田野,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打翻的颜料盘”;
夏有百亩向日葵,微风拂过,花盘齐齐转头,荷塘深处,莲花朵朵开,清香扑鼻;
秋有稻浪翻滚,田间“长”出一条滑道,孩子们坐着“小风车”从稻田间穿梭而过,空气里满是稻香;
冬有霜叶似火,霜降过后,乌桕、红枫、水杉集体“换装”,斑斓的色彩倒映在龙形湖中,美得让人沉醉。
清晨6点,灰背椋鸟的啼叫划破薄雾;9点,市民的快门声、孩子们的追逐嬉闹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一曲充满生机的“田园交响曲”。走进“广丰味道”市集,现磨的铜钹山泉水豆腐、刚摘的马家柚、现烤的“廿四都糖糕”等众多美食吸引着爱好美食的人们。
夜幕降临,灯光秀准时上演,光影里鱼群穿梭,灵动鲜活。观众席不设座椅,大家随意坐在草坡上,抬头是满天星辰,低头是水中倒影,星辰与光影一同“眨眼”,勾勒出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若你国庆假期来到广丰,不如来广丰农博园看看。下高铁后,打车15分钟便能抵达这里。记得在日落前赶到,看龙形湖将整片天空揽入怀中,听稻浪随着风的节奏轻轻“翻页”。或许你还会遇见一位戴广丰斗笠的老人,他会笑着递来一瓣新鲜的马家柚。
本文已被浏览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