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乡去 | 破译乡村三重“蝶变”密码

 

保护眼睛:   

字体 〗〖 关闭 Close    来源:东方烟草报  更新日期:2025-10-09

清晨,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尽,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赣州卷烟厂驻村第一书记朱锐已站在村口那株冠盖如云的千年古樟下,与准备去大棚忙碌的村民们一一交谈。“我们村的‘致富密码’,就藏在那些蓬勃生长的大棚里、重焕生机的古祠中,还有越来越美的村容村貌间。”他笑着说道。

1_20251010165155_323_117.jpg
凤岗村全貌

自2021年赣州卷烟厂结对帮扶凤岗村以来,两批驻村工作队接力扎根于此,与村民共同谋思路、闯新路,不仅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更让这座古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现在村里变化特别大,走,我带你们去看看我们的果蔬大棚基地。”朱锐脚步轻快,语气中洋溢着自豪,带头走进一片银光闪闪的大棚。

“当初推广大棚种植时,老乡们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生活没保障。”朱锐蹲在大棚边查看蔬菜边回忆,“为了让大家吃上‘定心丸’,工作队多次与村民沟通,逐步打消了他们的疑虑,现在一切都值了。”

2_20251010165154_322_117.jpg
村民将蔬菜装车运往批发市场


  大棚基地的发展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在用工高峰期,每天能够解决100多人的就业问题,平均每月为村民增收约4000元。

  出了大棚,穿过整洁的村道,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钟唐裔公祠。

3_20251010165154_321_117.jpg
钟唐裔公祠正大门


 起初,村里提出修缮这座古祠时,不少老人并不理解:“这破房子修它干啥?不倒就行了。”

 朱锐和工作队员没有放弃,他们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解释:“您看这雕花多精致。祠堂修好了,不仅是村里的文化财富,子孙后代都能欣赏,还能吸引游客,给村里带来收入……”他们细细为大家算好保护与发展的长远账,也让大家逐渐意识到,唤醒这些沉睡的古迹,其实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以钟唐裔公祠为核心,精心打造了一个集“红、古、绿”于一体,融合红色教育、古村游学、绿色采摘等内容的旅游综合体项目。

驻村工作队员纷纷担任起讲解员,组织红色教育活动,推广古村游学,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追寻历史印记,感受红色文化的传承。

村里来了游客,村容村貌整治成了另一项发展重点任务。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之初,同样遭遇了不少质疑。面对传统习惯的阻力,朱锐和队员们选择从自身做起。“改变环境,最难的其实是改变观念。”朱锐感慨道,“刚开始推行‘八乱’整治和清洁行动时,很多村民觉得我们多管闲事。我们就亲自上阵,从最脏最乱的角落干起,一点一点做给大家看。”

“阿姨,您试试把鸡鸭圈养起来,门口干干净净,自己住得舒服,外人来了也夸咱们村整洁,多好!”朱锐总是这样耐心劝导。渐渐地,村民们看到工作队真干实干,也切感受到环境变好带来的实惠,纷纷从“旁观”转向“参与”。

4_20251010170101_326_117.jpg

干净整洁的巷子


为进一步完善村内设施,朱锐积极向公司申请专项资金。公司累计投入150万元,助力凤岗村建成文化广场,实施古樟树保护,修建仿青砖道路和人行步道,新增太阳能路灯79盏,更新改造池塘围栏和村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彻底告别了以往“雨天一身泥”的窘况。

“赣小烟美丽乡村示范点让我们村大变样了!房前屋后整洁了,排污排水畅通了,家家户户还建起了小菜园,环境越来越美了。”村民钟先德指着自家门前的小菜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绿色发展,古村新颜。从过去“出门一身土,下雨两脚泥”、基础设施滞后、产业支撑薄弱,到如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凤岗村正一步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已被浏览